"); //-->
导读
美国东部时间周一(19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表示,美国将把华为购买美国产品的“临时许可证”再次延长90天,截止日期大约是11月19日。
美国东部时间周一(19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表示,美国将把华为购买美国产品的“临时许可证”再次延长90天,截止日期大约是11月19日。
罗斯在解释原因时称,很多美国农村的通讯公司都依赖华为设备,再次延长90天可以给这些公司更多时间来适应。目前各方没有就华为获得正式许可证一事进行谈判。
同时,罗斯还表示,他正在向“实体清单”上增加46家华为子公司,使华为受限制的实体子公司总数超过100家。
对此,华为回应称:此举没有改变华为被不公正对待的事实,并反对美商务部关于向实体清单增加其他46家华为子公司的决定。不管临时许可延期与否,华为经营受到的实质性影响有限,将继续聚焦做好自己的产品,服务于全球客户。
有趣的是,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驳斥了有关延长华为“临时许可”的消息,表示考虑到国家安全,美国政府不太可能再给华为一次缓刑,“目前看来,我们像是不打算做生意了。”
与之类似的,早在今年5月15日,特朗普政府刚刚将华为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使华为无法获取含有美国技术的零部件产品。仅仅5天后,美国商务部就允许华为在90天内继续购买美国厂商的产品。
华为与美国:错综复杂的关系
全球化发展至今,各国、各大企业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此前,华为高级副总裁张建岗在英国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不认为有哪家公司的产品所用的元器件是100%自产的,因此我们在10年前就开始了一项名为‘商业可持续管理’的战略,这意味着我们每一个元器件都会有两个供应来源。”
正因为基于这样一个标准,华为一方面与全球知名科技企业都保持有非常良好的商业关系,另一方面在战略储备上也进展迅猛。
据界面新闻统计,有超过5家美国供应商的十分之一收入来自于中国地区。比如,2018财年年度财报显示,高通在中国(包括中国香港)的收入为15.14亿美元,占比总收入66.64%;美光科技中国区收入为17.35亿美元,占比总收入57.11%;英伟达2019财年财报显示,其中国区(包含香港)收入为28.01亿美元,占比23.9%,包含台湾的大中华区收入为61.61亿美元,占比总收入52.58%。
另有消息称,华为在2018年用于购买组件的700亿美元支出中,约有110亿美元用于向包括高通、英特尔和美光科技等在内的美国公司发起采购。
不仅如此,在华为2018年底公布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仅美国就有33家,占比最高,其次是中国大陆25家,日本11家,中国台湾10家,其他地区13家。
由此可看出,有非常庞大数量的国外(尤其是美国)企业与华为利益息息相关。
而在从华为处获得最高营收的美国企业中,前五名分别为伟创力、博通、高通、镁光及希捷。其中,业务类似于富士康的伟创力获利最丰,达24亿元,其次企业分别涉足半导体设备、芯片及存储设备等。
不仅仅是大厂,在美国,华为可谓关乎一大批小企业的“生死存亡”。
比如,集成电路及光通信模组制造商新飞通光电公司NeoPhotonics有47%的业务来自于华为;光纤、被动元件及激光产品供应商朗美通Lumentum有11%的业务来自华为;美国射频供应商威讯Qorvo有11%的营收是来自华为。
正是由于与华为的关系密切,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当日,华为的美国供应商股价应声而跌,甚至有营收高度依赖华为的公司股价跌逾两成,元气大损。
例如,刚刚提到的华为光学元件供应商新飞通(NeoPhotonic)在5月15日股价重挫20.63%,创近4年最大单日跌幅,究其原因不过是由于这家公司有40%的业绩与华为捆绑;另一家光学元件供应商朗美通(Lumentum)大跌11.54%,创下6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此外,华为芯片供应商高通与博通的当日股价分别下跌4%和2.33%。思佳讯(Skyworks)、科沃(Qorvo)、赛灵思(Xilinx)股价分别收跌6.06%、7.14%、7.27%。
尽管美国供应商从华为处获利颇丰,但在政治动机面前,其行为也并不一定友好。
例如,在实体清单发布后,伟创力作为华为最大受益者之一,竟在长沙工厂一再扣押华为原料,在中国的土地上扣押中国企业的合法财产,其霸道作风可见一斑。
正是对此有足够的预期,华为的“备胎”计划筹备多年。
在可预料的情况下,居安思危的华为一直有做两方面准备:一方面从去年开始加大库存备货,另一方面加大国产化及非美国供应链转移,中国供应链产品在各产品线已经出货,严酷的环境将倒逼出更强大的华为和国产集成电路产业链。
在电子产品的核心五大件CPU、GPU、ADDA、存储、射频器件中,CPU、GPU、ADDA方面,华为海思已经进行多年研发,产品将逐步落地;存储方面,目前主流存储DRAM(系统内存),国内有合肥长鑫;NAND(闪存)方面,国内有长江存储等公司;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方面,华为的“备胎”则有紫光同创、安路信息;模拟芯片及传感器则有韦尔股份、豪威科技等;功率半导体也有闻泰科技等厂商,代工和封测则更多,有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企业。
而手机产业当中,国产供应链则更为成熟。比如京东方提供的OLED柔性屏,中芯国际提供的SoC主芯片、豪威科技提供的CIS摄像头芯片,三安光电提供的射频相关化合物半导体,汇顶科技提供的屏下指纹供应技术等。
据专业人士评价,华为的供应链已经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性能上可能跟美国公司有差距。倘若有国产消费电子公司持续采购和试错,将大幅改进这一情况。
实力——华为的底气
不仅仅是对供应链的考量,华为在自身实力方面的要求极高。
研发创新一直是华为的战略核心。早在10年前,华为就已经开始5G技术的研发,在5G上累计投入了超过40亿美元,在5G方面的专利数量也达到2500多个。
根据华为发布的数据显示,公司每年都会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2018年的总体研发费用支出同比增长了13.2%,从事研发的人员也达到8万多人,约占员工总数的45%。
不仅如此,7月12日,华为发布《2018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华为在全球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7805件,其中中国授权专利累计43371件,中国以外国家授权专利累计44434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华为已成全球持有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
另外,7月9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消息,华为上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2314件,国内第一。
丰厚的资金与时间投入,所带来的成果当然是巨大的。
5月21日,在美国商务部宣布给华为“90天临时执照”(有效期至 8 月 19 日)时,任正非表示,该延迟令对华为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华为的备胎是一定要用的,因为它是围绕我们的解决方案设计的,而不是脱离解决方案做的,直到它能用的时候才开始投入使用。”
10天前,鸿蒙面世。鸿蒙(Harmony OS)——全世界第一个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
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说鸿蒙随时可用在手机上,目前华为手机优先使用安卓生态,一旦受实体名单影响安卓不能用,一两天就可以迁移到鸿蒙 OS 上来。
结语
上月,任正非在运营商 BG 组织变革研讨会上,号召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参战”。
任正非说:“现在公司处在危亡关头,第一是号召大家立功,第二是尽快把优秀人员选拔上来,增加我们组织的‘活血’。每个职能部门、每个代表处都要想一想,如果你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可以下岗让道,让我们的 ‘坦克’ 开上战场;如果你想上战场,可以拿根绳子绑在‘坦克’上拖着走,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决心!绝大多数员工应心静如水,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参战。”
而在8月16日,华为90天缓冲期即将到期,任正非又在华为深圳总部接受了英国天空新闻台的采访。采访中,任正非承认,被列入“实体名单”严重损害了公司,但这最终可能成为华为的机遇。
任正非表示:“如果美国政府不允许谷歌提供Android系统,那么全世界可能会出现第三个操作系统,这不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即允许“小兄弟”操作系统进入这个世界。你不能排除第三个操作系统有一天会超越它们的可能性。”
有实力,赋予华为底气。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