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9日,处在舆论中心的赵伟国在2018 CITE大会上透露,武汉长江存储基地即将开始移入生产设备。
果然,时隔一天,4月11日,紫光集团旗下武汉长江存储以“芯存长江,智储未来”为主题,庆贺存储器基地正式移入生产设备。据悉,完成装机后,长江存储将实现32层存储器小规模量产。
2017年9月长江存储新建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一期)一号生产及动力厂房实现提前封顶,2018年2月份进行厂内洁净室装修和空调、消防等系统安装,正是为4月搬入机台设备而准备,预计很快就可以实现3D NAND量产。
中国自身对半导体芯片需求庞大,尤其是存储器,华为,联想等终端制造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再加上中国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加大了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
芯片国产化一直都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长江存储存储器一期厂房建设的完工以及厂房正式移入生产设备,代表着国产存储正式进入正轨。
据悉,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规划投资240亿美元,将建成3座总产能达到30万片/月,全球单座洁净面积最大的3D NAND闪存生产厂房。
在长江存储发展规划中,第一阶段长江存储将以 3D Nand Flash 做为切入点,通过技术合作支持争取快速发展,第二阶段目标到 2020 年月产能达到 30 万片,赵伟国称藉此长江存储将能进入世界内存企业的第一梯队,这阶段将能贡献中国芯片制造自产率的 8%,中国目标在 2020 年芯片自给率要达到 40%。
赵伟国曾透露,准备筹集3700亿的资本,来应对这5年的发展,现在已经筹集了1800亿人民币,其中武汉800亿,成都、南京两个基地各500亿元。还剩的1900亿计划通过在重庆注册资本1000亿的大公司来募集。
中国存储器三大阵营成形
算上在紫光在南京和成都宣布再建的两个存储器基地,还有武汉长江存储的32层3D NAND闪存,福建晋华的是32纳米的DRAM利基型产品,以及合肥长鑫(睿力)的19纳米 DRAM,总计己有五家企业,而且三家都声称2018年底前将实现试产,开通生产线。
还记得当时中国半导体业要上马存储器芯片制造,大多数人持谨慎态度,最根本的原因是存储器行业竞争太激烈。
从目前的形式看,存储器的成功与否,这3~5年将是极其重要的关键期,中国政府和厂商要联合起来,通过内需市场,优秀的开发能力,以及具国际水平的产能,取得与国际厂商最有利的谈判筹码,争取机会在全球立足并占有一席之地。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