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存储器是半导体行业的三大支柱之一,经过了几十年循环往复的周期性发展,已经成为了电子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能够决定这个行业的生死。
这恐怕是我们现在迫切的想要发展存储器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它似乎对新兴企业不是很友好,要想从这个高度垄断的市场分一杯羹,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况且现在的垄断程度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而存活下来的老牌存储器厂商,却很难适应现在今非昔比的市场,随着应用终端的变化,中国消费市场的崛起,他们也变得脆弱不堪。往往,成败只在一线之间。尤其是在中国存储器三大阵营逐渐成型,自主存储芯片来袭的当下,中国市场的布局将决定存储器厂商的成败。
三星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市场
三星的成功,不得不归功于存储器市场。纵观那几年三星在存储器市场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到,三星的半导体业务,尤其是存储器业务,都充分利用了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存储器市场的强周期特点。
另外,三星又有着其独特的思路,在依靠政府输血的同时,三星在市场价格下跌,生产过剩,其他企业削减投资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逆势疯狂扩产,通过大规模生产进一步杀低产品价格,收获奇效,逼迫一批批竞争对手不堪重负,退出存储器市场或者是直接破产。
去年,三星更是凭借存储器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超越英特尔,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可以说,三星就是一家典型的成于存储器市场的公司,它的光辉与荣耀都是源自于存储器市场。
据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半导体总营收为4197亿美元,相较2016年成长22.2%。其中,存储的供不应求带动整体存储市场营收成长64%,让存储成为半导体的最大产品类别,占所有半导体市场营收成长逾三分之二。而中国市场则占到了存储器市场的50%以上。
对于三星来说,在诸多业务当中,支撑其拿下半导体宝座的就是存储业务,而从各大区域的市场角度而言,中国市场作为最大的存储器市场,对于三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讲,让三星半导体存活下去的是存储器业务,而将三星送上半导体空头宝座的则是中国市场。
东芝存储的最后节点:中国政府
如果说,中国存储器市场的庞大体量,对于三星等蒸蒸日上的存储器厂商而言,市场已经决定了中国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那么对于东芝来说,中国市场和政府的话语权,正在成为其存储业务未来走向的决定因素。
去年东芝终于决定出售其仅剩的可以盈利的存储器业务,以挽救公司一百多年来危在旦夕的命运。但是摆在东芝面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仍在等待中的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无法通过中国政府的审查,就意味着贝恩资本正在制定的注入投资基金的计划将会推迟,东芝的负担增加的可能性越会提高。东芝的在竞争对手三星电子展开巨额投资的背景下,如果在投资上行动迟缓,东芝存储器的企业价值有可能受到影响。
自主存储芯片获得更多话语权
如果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中国政府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存储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的话,那么来自中国自主存储芯片的压力,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更是如鲠在喉,让他们寝食难安。
为了打破美日韩企业的垄断之势,中国芯片企业并未放弃对半导体的研究。在全球存储器市场需求的不断驱动下,中国存储器市场的起色也很明显。
在刚刚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紫光董事长赵伟国宣布国内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32层3D NAND闪存芯片将在2018年年底前实现量产。64层3D NAND芯片将会在2019年进入规模研发阶段,这将有望使中国进入全球存储芯片第一梯队。
除了武汉长江存储的32层3D NAND闪存值得关注,福建晋华的32纳米DRAM利基型产品,以及合肥长鑫的19纳米DRAM也正在发力。
虽然,中国的存储芯片想要真正超越三星等巨头,还要克服许多的挑战。但是福之祸之所依,祸之福之所伏。即便美国等国家多方面打压中国存储器产业的发展,诸如市场供不应求,芯片价格持续走高,需求猛增,各项技术不断成熟,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等利好因素更是不断刺激着中国企业的发展。
总结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也是全球做大的存储器芯片消耗国。正如之前所说,这一庞大的存储器市场,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的,而当这一市场的体量足够的大的时候,就能够反过来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发展甚至是存货,智能手机市场的供应链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大多人都觉得中国空有庞大的市场,自主能力不强,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市场就好比是“水”,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存储器企业这些“船”的发展。
相信凭借着市场强大的话语权,凭借内需市场,优秀的开发能力,以及具国际水平的产能,中国在第一梯队将会愈加稳固。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